“中国古代玉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专题展览之一,8月18日13时起,改陈后的新版“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亮相国博北19展厅,面向公众长期展出。展览以“玉出东方”“玉礼堂皇”“吉玉琳琅”“琼华满堂”“镂冰雕琼”五个前后贯穿、互为联系的单元,深入探寻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渊源,体现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传统与精湛的艺术造诣。
玦形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500年-前3000年),辽宁朝阳牛河梁出土
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运介绍,新版“中国古代玉器”展览对2011年旧版内容做了全方位的调整和提升,旧版展览主要从艺术史的角度展示中国古代玉器的特色,而新版展览则较为系统地阐释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深厚底蕴,展示了玉器从饰品到神器、礼器,再回归世俗,由帝王贵族专享到普及民间的发展轨迹,同时展现玉器制作的工艺流程与审美意境。展览力求全方位挖掘并阐释古代玉器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民族心理、审美意趣以及风俗好尚。
【资料图】
张运介绍,玉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宗,馆藏各类古代玉器近9万件,序列完整,品质上乘。既有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文化的特色玉器,也有王朝时期不同用途的代表器类,而唐、宋、辽、金中古时代的收藏世存稀少,尤为珍贵。此次展出480件(套)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晚清,器类丰富,其中一级文物数量多达80余件。此外,展览还特别增加了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的各类矿石标本20余件,以丰富展览内容。总之,本次展览展品数量之多,展出文物规格之高,在国内同类展览中实属罕见。
鸟纹石磬,商(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展览第一单元“玉出东方”主要表现新石器时代早期至夏商时期中国早期玉器的发展历程,分为“星光灿烂”“王权仪轨”“敬天崇祖”“携佩护佑”四组。第二单元“玉礼堂皇”主要表现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礼玉时代的发展脉络,分为“玉以载礼”“以玉比德”“灵魂不朽”三组。第三单元“吉玉琳琅”主要表现隋唐以后玉器世俗化发展的基本脉络,这一部分文物数量大、种类多、雕饰精美,内涵丰富,分为“饰玉精华”“生灵百态”“春水秋山”“融贯东西”四组,数量大的文物组还按照题材内容再分小组展示。第四单元“琼华满堂”重点展示明清时期以陈设为特征的玉器品种,陈设玉器体量大、材质精、雕琢考究,是最能体现玉器造型艺术和审美高度的品种,分为“仿古彝器”“艺用双绝”“文房诸宝”三组。第五单元“镂冰雕琼”是从材料和工艺角度介绍宝玉石知识及治玉技术发展的单元,分为“玉与美石”“切磨成器”“纹饰雕琢”“意匠巧作”四组。
凤形佩,新石器时代肖家屋脊文化(约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1955年湖北天门罗家柏岭出土
“三星”笔筒,清(公元1644年-1911年)
虎头,新石器时代肖家屋脊文化(约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神面形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500年-前3000年)
神鸟,商(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螭虎食人佩,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四孔刀,新石器时代石峁文化(约公元前2300年-前1800年)
展览在内容设计上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展需求。除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文字之外,展览中还增加了很多文物背景参考图、重点文物线描图、多媒体等辅助展品,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物内涵,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展览主题。此外,展览在形式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展览空间分割、展柜布局与展示内容的统一,灯光照明、氛围营造与展览主旨的契合,展托设计与文物细节呈现的适配等诸多问题,力图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精美绝伦的文物展品,简洁优美的展览语言,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恰如其分的氛围营造,独具匠心的灯光、展柜和展托设计,加之大量低反射玻璃的运用,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观展和审美体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