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光山县罗陈乡青山村藤编加工车间,几十名工人正在工作、一派繁忙景象。几根细藤条,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间,一个个别致精巧的藤编工艺品逐渐成型。近年来,罗陈乡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传统技艺,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指尖工艺”转化为“振兴力量”。
村级工作千头万绪,不是连着群众的柴米油盐,就是关系到衣食住行。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汪显慧说:“要想把乡村发展好就要留得住人,要想留得住人就得找法子增加收入。”
只要思想顺了,路子也就拓宽了。汪显慧走家串户、召开村民大会,多种途径了解产业发展现状、村民就业需求,倾听群众意见和心声,记录下需求和困难。
深入了解之后,汪显慧摸清本村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藤编产业,村支书摇身一变为车间主任,小小藤编织就乡村振兴大梦想。
藤条车间建立后,20余名当地留守妇女通过技术培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来源有了保障,还能照顾家庭。
“村里发展藤编产业主要是带动留守妇女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做藤编的门槛低上手快,而且不限时间不限年龄,计件算工钱,让妈妈们带孩子挣钱两不误。”青山村妇女主任张云介绍说。
藤编产业解决当地留守妇女就业问题 雷爽 摄
今年,罗陈乡青山村与河南天舒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洽谈,又盘活闲置村小场地100平方米,建成藤编制品代加工点,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50余名弱劳动力、留守妇女就业,平均每人年均增收约1.2万余元。
“藤条编织厂现在还处于试行阶段,编织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前期工人收入低、利润也相对较少。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生产管理,以学一批、会一批、带动一批的方式,扩大熟练工规模,成立村级劳务公司,力争引进更多手工加工项目,带动本村及周边乡村增收。”汪显慧信心十足地说道。(郝昱玮 黄俊 向宣垣 雷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