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亓(qí)姓出自复姓丌官氏,为丌官姓所改。
2、据《姓氏寻源》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
3、亓,古“其”字,也作“丌”。
(相关资料图)
4、丌官,即亓官,原先是官名。
5、为古代专门掌管笄礼的官,笄礼是少年年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的象征。
6、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设有这个官职。
7、丌官姓就是这种官的后代为记念先人而出现的,称丌官氏。
8、后来,在明初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复姓被改成了单姓“亓”。
9、孔子在十九岁结婚时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后人。
10、因此,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样,姓源相同。
11、亓姓出自春秋时期诸侯国大夫亓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12、在古代,“亓”、“丌”和“笄”是同一个字,同义通假。
13、在史籍《姓氏寻源》中记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
14、春秋时期,鲁国奉崇周礼,首先按周礼的一整套制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纲常人文礼制,并设立相应官职,负责司掌其职,其中就有专门掌管“笄礼”的大夫。
15、春秋、战国乃清朝初期,当少女满十五岁时,被认为是到了成年,都要对其举行“成年”的仪礼,并在在头发上插笄(簪子),称为“及笄”,以示成年。
16、此后,成年了的女子须承受周礼与各朝代典法的制约,“及笄”后的女子方可以成婚,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如传宗接代等。
17、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王族和贵族等将这种仪礼看得十分隆重,都有笄官官职负责,称“亓官”、“笄官”、“”,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亓官氏。
18、如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就记载:“唐有亓志绍。
19、”在史籍《万姓统谱》中也记载:“唐有亓志绍,宋有亓赟,明有亓宣、亓骥。
20、”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个姓源,当时的各诸侯国皆有。
21、例如孔子在十九岁结婚,娶的夫人就是宋国的亓官氏,她就是宋国笄官的后代。
22、除孔子夫人丌官氏外,历史上的丌官氏名人几乎绝迹于史载。
23、直至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严诏的改胡姓运动中,丌官氏均被改成了单姓亓氏,才不断涌现出一大批亓氏名人。
24、亓官氏复姓,后来在明朝初期多省文简化为单姓亓氏。
25、亓(qí)姓出自复姓丌官氏,为丌官姓所改。
26、据《姓氏寻源》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
27、亓,古"其"字,也作"丌"。
28、丌官,即亓官,原先是官名。
29、为古代专门掌管笄礼的官,笄礼是少年年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的象征。
30、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设有这个官职。
31、丌官姓就是这种官的后代为记念先人而出现的,称丌官氏。
32、后来,在明初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复姓被改成了单姓"亓"。
33、孔子在十九岁结婚时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后人。
34、因此,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样,姓源相同。
35、亓姓出自春秋时期诸侯国大夫亓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36、在古代,"亓"、"丌"和"笄"是同一个字,同义通假。
37、在史籍《姓氏寻源》中记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
38、春秋时期,鲁国奉崇周礼,首先按周礼的一整套制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纲常人文礼制,并设立相应官职,负责司掌其职,其中就有专门掌管"笄礼"的大夫。
39、春秋、战国乃清朝初期,当少女满十五岁时,被认为是到了成年,都要对其举行"成年"的仪礼,并在在头发上插笄(簪子),称为"及笄",以示成年。
40、此后,成年了的女子须承受周礼与各朝代典法的制约,"及笄"后的女子方可以成婚,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如传宗接代等。
4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王族和贵族等将这种仪礼看得十分隆重,都有笄官官职负责,称"亓官"、"笄官"、"",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亓官氏。
42、如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就记载:"唐有亓志绍。
43、"在史籍《万姓统谱》中也记载:"唐有亓志绍,宋有亓赟,明有亓宣、亓骥。
44、"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个姓源,当时的各诸侯国皆有。
45、例如孔子在十九岁结婚,娶的夫人就是宋国的亓官氏,她就是宋国笄官的后代。
46、除孔子夫人丌官氏外,历史上的丌官氏名人几乎绝迹于史载。
47、直至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严诏的改胡姓运动中,丌官氏均被改成了单姓亓氏,才不断涌现出一大批亓氏名人。
48、亓官氏复姓,后来在明朝初期多省文简化为单姓亓氏。
相信通过亓姓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