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辽博半数观众来自省外
观展人数近6万创历史纪录
▶游客在沈阳故宫凤凰楼前排队,有序参观。 记者 查金辉 摄
(相关资料图)
核心提示
展现清代在东北地区奠基发展的“清前历史展”、呈现辽宁地域文化的“何处寻琉璃:海城黄瓦窑荣达的历史与文物”展、探讨古籍数字化的主题活动……“五一”期间,省内各大博物馆、图书馆使出浑身解数,多家博物馆用精彩的展览和精心策划的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让大家在辽沈大地上度过了一个“文化味”满满的假期。据综合测算,“五一”假期,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远超2019年同期。
如今,博物馆已成游人重要打卡地。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以馆藏精品多、文物有特色而著称。“五一”期间,前往辽博参观的总人数创下了近6万人的历史新纪录。
4月29日小长假第一天,一大早,在辽博入口,预约参观的观众就已排起长龙。第二天,这一数字继续增长,突破了今年清明节期间辽博单日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统计数据显示,5月1日,是整个假期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天,也是辽博历史上单日接待观众数量最多的一天,这天以单日游客数量13615人创下了历史新纪录。据悉,“五一”期间,辽博观众数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了138%。
与往年不同,今年“五一”,省外游客到辽博参观的比例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背着背包、拉着行李箱逛辽博成为假日的一道风景。据统计,在近6万人中,省外游客占到了50.47%,其中,来自吉林省的观众数量最多,占到14.34%,之后依次是黑龙江、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的游客。
省内观众人数最多的是大连市,占到了18.81%;沈阳观众占到12.79%,占比位居第二位;之后依次是来自鞍山、营口、盘锦、锦州的观众。
“五一”前推出的新展“何处寻琉璃:海城黄瓦窑荣达的历史与文物”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作为辽博联合地方博物馆推出的辽宁地域文化系列展的首展,“何处寻琉璃”多角度地呈现了清代盛京地区一处规模宏大的御用琉璃官窑的前世今生。“永福宫大脊”铭文脊筒、北镇庙前山门铭文垂兽……一件件精美华丽的琉璃瓦片,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并啧啧称奇,“太漂亮了。”
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五一”期间,观众数量连续两天突破历史纪录,辽博的文创产品也受到了观众热捧。
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孙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虽然之前来过沈阳,但从没到辽博参观过。这一次,他是听同学推荐来到这里的。因为预约早,孙泽抢到了免费入场参观的名额。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逛完“古代辽宁”系列展的最后一个展厅,孙泽对辽宁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竖起了大拇指。他说,通过接连参观几个展馆,他了解了辽宁历史的来龙去脉,近距离欣赏了很多之前在电视上亮过相的珍贵文物,他还买了一个红山文化玉熊龙挂件,“不虚此行。”
针对辽博“五一”的火爆及其呈现出的新变化,辽宁大学商学院旅游系科研主任王海弘表示,这说明游客愿意去更远的目的地旅游,这也是辽博跨省观众数量大幅增加的原因。另外,从供给侧角度来看,博物馆将藏品、艺术、科技与旅游有机融合,并通过内容策划和场景营造、设计精美的文创产品,以及沉浸式多媒体互动和场景体验等多种方式提升效能,也是辽博此次“圈粉”无数的原因。而从需求侧角度分析,游客正在实现从追求“美丽风景”到“美好生活”的转变。要了解一座城市,更多人选择去这座城市的菜市场和博物馆,在菜市场里看烟火气,在博物馆看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灵魂,博物馆正在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和创意聚集地。
(辽宁日报记者 朱忠鹤)
标签: